垃圾场背后,就是福建某有机蔬菜种植基地。 普通白菜3元一斤 有机白菜15元一斤 “天然食品”最安全,这是很多人奉行的健康理论。所以,越来越多的有机蔬菜正摆上了我们的餐桌。那么,这些标着“纯天然”、“无污染”的有机蔬菜的安全性真没有漏洞吗?口说无凭,实验为证!《好奇实验室》历时1个半月做了一次调查。 同样是白菜 有机的为啥能卖出肉价 按农药、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残留,市面上的蔬菜分“无公害”、“绿色”和“有机”三个等级—— 无公害蔬菜,是指有害物质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,食用后不影响健康。严格说,无公害是最基本的要求。 绿色蔬菜,是指在无污染的环境中种植的,可以使用农药化肥,但限量要求更高。本质上讲,它是有机蔬菜的一种过渡性产品。 有机蔬菜要求最高,完全遵循自然生长规律,不能使用化肥、农药、除草剂和转基因种子之类,确保“零农残”、“零污染”等。 在杭州一家超市里,普通白菜3元/斤,而一旁的有机白菜将近15元/斤,卖出了肉价。 有机蔬菜不但很多人吃不起,也不是寻常农户种得起的,所以才贵。 有业内人士给《好奇实验室》算了笔账—— “首先是人力,常规种植可以用除草剂,一人一天可以喷几十亩,草就全枯了;而有机蔬菜必须人工除草,每人每天120元; “其次是产量,以西红柿为例,普通西红柿都是无性繁殖,亩产两万斤,配上催熟素,还没红就可以摘;而有机西红柿必须要等它熟透才能摘,亩产不到3000斤; “第三是有机认证费,4000亩土地每年单是环境认证就要三四万;然后地里种出来的每一样蔬菜、每年的认证费也要两三千元。” 杭州蔬菜行业协会有三十多家成员,个个都是杭州上规模的蔬菜种植企业,但做过有机认证的只有一两家。 “有机蔬菜大多是贸易公司在投入,真正种菜是不会做有机的。”杭州百穗农业总经理吴江达说。 蔬菜有不有机 不由管理部门说了算 很多人会想当然认为,“菜篮子”的事肯定全归农业、质监、工商部门管,但有机蔬菜特殊——到底是不是有机?不是这些部门说了算。 蔬菜要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,低于这个底线,根据《农产品安全法》等法律法规查处。进入市场流通环节,工商部门负责对其包装、标志等进行监督和抽检。在这两方面,有机蔬菜和普通蔬菜在监管上一样。最大的不同是:无公害和绿色蔬菜是由农业部倡导的,属 于官方认证;而有机蔬菜属于优质农产品,究竟是不是,要由第三方机构对其认证。 目前,这样的有机蔬菜认证机构全国有21家,由国家认监委批准,他们定期向认监委递交报告,接受其对认证活动和结果的抽查和监督,到下面,由地方质监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,依法对所辖区域内有机产品认证活动实施监管。 所以,假如杭州的张老板找到一块地、山清水秀,要做有机黄瓜,他首先做的是付费找认证机构,每年、每批次都检测合格,他的黄瓜才能贴上有机的标签。 那么,有机蔬菜的认证机构既是裁判员,又是受益方,关系就微妙了。《好奇实验室》调查中发现:相同面积的土地,不同的认证机构,认证费也不同。 杭州市质监局合格评定监督管理处主任科员赵一立说,杭州对认证公司的监管,用“检查一家企业,追溯一家认证机构,净化一片区域”的方法,虽有成效,但困难很大。 首先,这21家认证机构,业务范围是没有区域限制的。也就是说,张老板可以不找浙江的认证公司,而是找了家北京的。那样监管工作就很难了。 “另外,认证监管工作专业性很强,它需要既懂蔬菜种植,又熟悉认证规则的专业人员,而这正是我们所缺少的。”赵一立说。 每样有机蔬菜都认证不可能? 有 相关阅读: ag dingdasmart.com |